找到相关内容1929篇,用时29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不念弥陀更念谁

    一个「世」,是「世间法」;再来的「世」,就是「出世间法」。「世间法」是五戒、;「出世间法」是四谛、十二因缘,还有三学六度。亦即整个三藏十二部、八万四千法门,都是「世出世间法」。  详细的分别、甄选...、,才能得到的果报,但能够成就五戒、的,却又非常稀少。  这样的话,会有什么结果?道绰大师说:  若论起恶造罪,何异暴风驶雨。  也就是说,「五戒、」我们做得到的很少,如果论我们造罪造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82063359.html
  • 亚健康

    要做到三业清净最好的办法就是守五戒行。因为我们身常常胡作非为,口常常胡说八道,意常常胡思乱想,要把“三胡”改过来就非守五戒行不可了。   从禅宗来说上面也全是胡说八道,宗门下就是要你放下...做“佛”事自然就是最最好的守五戒行,远离了“三胡”。你的身体自然会慢慢好起来。你看三祖僧璨,在古代得了麻风病也能被他放下,得到解脱。古德大觉禅师曾有如下言说:   此身本自无。此心在何处。身心即...

    明一法师

    |健康|心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6174626133.html
  • 心净·心安·心平[标题为编者所加。]

    方法,与令人满意的效果。  《六祖坛经》说:放下恶则心净,放下八邪则心平,放下一切不善习染,心得安乐。《善经》说:菩萨有一法,能断一切诸恶道苦。谓昼夜常念十,思维,力行。不容毫分不善间杂,就能永断诸恶,善法圆满。其结果确是国土清净,人民安乐,天下太平。日本江本胜博士的水结晶实验,证明佛经所说,一切法皆具法性之事实真相。水有见闻觉知,善心向水,结晶美。恶念向之,结晶丑陋。由是可知,身心...

    净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4039407.html
  • 何谓“十恶不赦

    不善:妄言、两舌、恶口、绮语;意业不善:嫉妒、嗔恚、憍慢邪见。是为恶,受恶罪报。今当一心忏悔。”行“恶”而程度严重的,据说要受大苦报。与“恶”之说相对应,佛教中亦有“”之说。之说见于佛教大、小乘中的诸多经典,如东晋僧伽提婆译的《增一阿含经》卷四四中就有“由此恶之报,致此殃。是故比丘,当离恶”这样的经文。另外,“”之说早在隋朝以前就已在民间广泛流传,如南朝梁武帝《断酒肉文...

    刘书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1650749.html
  • 参禅精要

    杀人之父,人亦杀其父,杀人之兄,人亦杀其兄”,都是因果律的生动反映。“五戒”即去恶,“”是行善。佛教提倡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之外,更要求“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”在行善去恶的基础上,更提高一步。什么是“自净其意”呢?行五戒、而不住于相,布施不住于布施,说法也不住于说法,所谓“不应住色生心,不应住声、香味、触、法生心,”一切无所住,而又不断灭。这是什么心?勉强称之为“清净心”。所以如是因,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82163360.html
  • 菩提心是根本真心

    路程,才会达到目的地。再者,菩提心就是行住坐 卧所应遵守的一种法律,这个法律就是戒。简而言之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诸恶莫作是戒,戒有五戒(杀盗淫妄酒),众善奉行是奉行。我们身口意,总共有 恶:身犯杀盗淫,口犯绮语、妄语、恶口、两舌,意犯贪瞋痴。若能不做恶,就是行。 身有三恶:杀盗淫。其实有很多人不是不知善恶,但是仍然明知故犯。就拿杀生来说,多数人都知道杀害生灵是不对的,但是依然犯杀戒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4875484.html
  • 五戒十善消灾难--宣化上人

    都说骗人的话。  饮酒:凡是饮酒的人,容易失去理智。在冲动的时候,不顾后果,而做出伤天害理的事。为什么?因为酒后无德,理智控制不住情感的缘故。  世界灾难的来源,皆因人人不守五戒、不修而造成。在转轮圣王治世的时候,人人守五戒行,那时的世界,没有一切的灾难,真正达到所谓「风调雨顺,国泰民安」的情形。现在因为人人不守持五戒、不奉行的缘故,所以有这样多的灾难,根本问题就在这个地方。  ...

    宣化上人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54476281.html
  • 五戒十善消灾难

    ,容易失去理智。在冲动的时候,不顾后果,而做出伤天害理的事。为什么?因为酒后无德,理智控制不住情感的缘故。 世界灾难的来源,皆因人人不守五戒、不修而造成。在转轮圣王治世的时候,人人守五戒行,那时的世界,没有一切的灾难,真正达到所谓「风调雨顺,国泰民安」的情形。现在因为人人不守持五戒、不奉行的缘故,所以有这样多的灾难,根本问题就在这个地方。 编辑:清慈

    宣化上人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40082046.html
  • 一个“病”字,可分出人间的凡圣

    恶,受“吞啖杀戮苦”的境遇。鬼法界,指犯下品五逆恶,受饥渴苦的境遇。这种类型的人不占少数。   “若人自念,此病困苦,皆由往日不善折致,深生惭愧,不敢为非,虽婴困笃,而善心无改。起上中下,是为因病造三善法界。”这种状况最为常见。三善法界,即阿修罗法界、人法界和天法界。阿修罗法界,是指行下品,得通力自在的境界。人法界,是指修五戒及中品,受人中苦乐的境界。天法界,是指修上品及禅定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40682440.html
  • 中国当代佛教的道德和荣辱观

    道德意识的修养。   同样,大乘佛教对: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绮语、不贪、不嗔、不痴,也作出新的解释。例如唐代实叉难陀译的《善业道经》,对有很大发展,称是“永离杀生、偷盗……邪见”等等,并作了详细说明。……与小乘相比,大乘佛教更重视心理上的道德修养,从消极意义的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等要求,到修持积极意义的“慈心”、“施意”、“安众生心”等等...

    杨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22385461.html